理工思维思考世界——读后感
生活处处有温情的小陷阱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读后感
先问您一个问题:窗外大雨瓢泼,山丘上有几个路人。咔嚓!一声巨雷劈到了路人甲,又是咔嚓一声,请问,路人甲第二次被劈的概率是不是比其他人小?如果您富有同情心,且自认为掌握了一些生活规律,您就会回答确实比别人小。
然而,现实就是那么的残酷,第二次雷击作为一个独立事件,路人甲和其他人被劈的概率相同。你也许会觉得万万没想到,但是不妨跳出思维定式,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的宗旨。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谈人性,第二部分谈励志,第三部分讲科学。这本书全篇都在用一种理工科人的近乎“冷血”的态度在讲道理,评论社会上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通过作者独特角度的分析之后,再仔细回想事情的本质,是如此莫名其妙而又可笑。
理性审查直觉
本章主要讲的是通过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得出我们自身的认知倾向。这些认知倾向往往造成我们的错误认识。了解我们自身思考过程中陷阱,可以有意识地避免很多常犯的错误,学会用理性审查直觉。现代社会人们人做判断的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世界上科学家很少,你猜绝大多数人使用什么机制思考?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活动范围变大、流动性高,过去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减弱,像中国这样缺乏法制精神、契约精神和个人诚信治理能力的社会,掌握一套对信息辨别、判断、分析的方法非常有用。所谓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学基础上的,否则就是孤芳自赏的偏执。
励志也讲科学
作者首先对现在流行的“在某一个领域练习一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的说法进行了澄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最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虽然练习的时间很重要,但是对于最终的结果而言,练习的方法要比练习的时间更重要。这一章节还提到了具体的科学励志的方法,比如,在科学练习方面,作者总结了四点:①只在“学习区”学习;②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③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④练习时要高度集中,必须要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借用作者引用格拉德威尔的话来总结这一章的内容:“你要敢于做一些社会上通常认为不应该做的事。你不是去适应社会,而是让这个社会去适应你。他们追求取胜,他们根本不追求别人的喜欢。”本书非常有价值的一点还在于,在这一章的后几部分也讲到了从事何种职业和任务需要重复性的多家练习,并不是说练习就一定能获得世界级的水平,取得高水平还与个人的天赋、兴趣、基因及奖励机制等有关。
理性审查直觉
本书的第三个章节也是最让我获益,也是我最欠缺的知识,主要讲到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作者先是用反例驳斥了一些伪科学的说法,启迪读者要善于找证据,找事物的相关性、因果关系,好的科学还远远不止于此,好的科学必须要有一个机制,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而我们则需要建立科学的思考方式去分析探究这个世界。
作为一名理工女,读书甚少,惭愧之极。这本《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或许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本好书,但之于我是用理工科思维打开图书世界大门的敲门砖,而且本书中提及了很多经典理论并推荐了一些理论相关的书籍。为了更好的读书效果,我在书上做了记号,方便日后翻阅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所需信息,同时联系实际分析了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也算是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