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烈初
[机械设计] [电气自动化] [材料研究]
沈烈初,江苏常州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60年获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学校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部机床局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机械…
沈志云,1929年5月28日生,湖南长沙人,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创建的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在国际上通称“沈氏理论”被广泛引用;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持建立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任中国铁道重载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铁道学会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等职,并获詹天佑成就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沈志云为中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高新技术发展和铁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经历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机械系。
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3年发表了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际上广泛引用;
在轮轨动力学、曲线通过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研制成功迫导向货车转向架,达到了接近无轮缘磨损的程度,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了新途径;
1988年以来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52年唐山工学院(后改名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留校任教。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赴苏留学,
1961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唐山铁道学院讲师、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是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学科组组长。
长期致力于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的教学和研究。
1983年发表了“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际上广泛引用;
在轮轨动力学、横向稳定性、随机动态响应、稳态及动态曲线通过等方面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通导向货车转向架,使轮缘磨损减少到接近零的程度。
主持建立了以解决重载、高速、安全为目标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3年获詹天佑成就奖。
学术成果
撰有《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动态环境和设计原理》、《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化架动力性能的研究》等论文。
沈志云于2010年7月28日提出了修建理论时速达2万公里真空磁悬浮列车的观点。
1.沈志云发表的非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国际评价为“1983年世界蠕滑理论新发展的标志”。
2.沈志云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为中国数十万辆货车更新换代开辟新途径。
3.沈志云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能400km/h高速列车运行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被亲切唤作“中国高速轮轨之父”。
著作
1.交通运输工程学(第二版)邓学钧/ 沈志云 / 2003-9-1 / 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沈志云,卢孝棣,方景扬,詹斐生.两轴转向架式机车横向振动的振型分析及参数研究.中国铁道科学,1982,3(1)
3 沈志云.低动力作用货车转向架动力性能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1(1)
4 沈志云,轮轨磨损的动力学预测及减少轮轨磨损的措施.铁道学报,1992,14(2)
5沈志云等.高速客车转向架的动态环境和设计原则.铁道学报,1994,16 (增刊)
6沈志云.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势在必行.科技导报,1996(8)
7沈志云.高速铁路建设必须“九五”起步.上海交通运输,1996(4)
8沈志云.关于高速铁路及高速列车的研究.振动、测试与诊断,1998(1)
9沈志云主编.交通运输工程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0沈志云主编.磁悬浮高速列车和轮轨高速列车的技术比较和分析.中国工程院咨询报告,1999.
沈烈初,江苏常州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60年获民主德国德累斯顿高等工业学校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部机床局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机械…
张根保教授,男,1953年8月生,重庆大学硕士,瑞士联邦洛桑高等工业大学博士,重庆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大学教授,机械制造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制造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机床可靠性、现代质量工程…
张曙,男,出生于江苏如皋,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名誉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如皋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常务理事、生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