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历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兼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从事金属结构和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在国内引进了线弹性断裂力学,促进了壳体用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试制成功。…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南昌航空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资深常务理事,《材料工程》杂志主编等。曾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材料科学与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疲劳科学专家。主要论著:1 高镇同等.疲劳性能测试.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2 高镇同主编.航空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手册.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19813 高镇同等.疲劳应用统计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4 高镇同等.疲劳缺口系数和复杂载荷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学术兼职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特种材料与制品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陶瓷科学院层状和梯度材料学会主席;世界陶瓷科学院自蔓延高温合成学会理事。Key Engineerin…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专家。
男,191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
李述汤(1947年1月-),材料化学和物理专家。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 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1971年获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74年获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主任。2005年…
柳百新,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离子束混合在二元金属系统中形成非晶态合金的经验规则和热力学模型,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论证了亚稳合金相的稳定性。提出金属多层膜中非晶化反应的判据,并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揭示其原子运动机制。阐明了离子注入形成金属氮化物的规律。…
微信号:制造技术与机床